腐草为萤;土润溽暑
大雨时行
节
气
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,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。
斗指未,太阳黄经为120°,于公历7月22日—24日交节。“暑”是炎热的意思,大暑,指炎热之极。
气象变化
QIXIANGBIANHUA
大暑节气正值“三伏天”里的“中伏”前后,是一年中日照阳光最猛烈、最炎热的节气,“湿热交蒸”也在此时到达顶点。
大暑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,雨量充沛,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,雨热同期。
季风气候是中国地区的主要气候,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,中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。这个时节阳光猛烈、高温潮湿多雨,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,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,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。
节
气
物候现象
WU HOU XIAN XIANG
大雨时行
土润溽暑
腐草为萤
节
气
一候腐草为萤
古人认为萤火虫由腐草变化而成,盛夏高温湿热环境下,枯草腐化后滋生的微生物为萤火虫提供了生存条件,夜间可见萤火虫在腐草间飞舞。
节
气
二候土润溽暑
此时土壤湿度达到顶峰,热气与湿气交织形成闷热气候,农作物因高温高湿进入快速生长期,但人体易感湿热不适。
传统
节
气
三候大雨时行
强对流天气频发,雷阵雨骤然而至,既缓解酷暑又易引发洪涝灾害,体现了大暑时节气候的剧烈波动特征。
节
气
传统习俗
CHUAN TONG XI SU
晒伏姜
伏姜源自中国山西、河南等地,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,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,于太阳下晾晒。充分融合后食用,对老寒胃,伤风咳嗽等有奇效,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。
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呕吐等。喝过伏姜后,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,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,血液循环加快,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,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,同时还能把体内的病菌、寒气一同带出。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,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,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。
喝伏茶
伏茶,顾名思义,是三伏天喝的茶。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。这种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,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
古时候,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,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,免费给来往路人喝。如今,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,不过在温州,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。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,保证供应。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,叫做“伏茶”。
节
气
烧伏香
伏香,大暑节气气温最高,农作物生长最快,大部分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也最为频繁,抢收抢种,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;因此百姓烧香祈福,祈求风调雨顺,百谷丰登;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,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,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。
喝暑羊
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(即喝羊肉汤)的习俗。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,人们非常疲倦,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。于是,全家聚在一起,每人吃一个香喷喷的新麦馍馍,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。
斗蟋蟀
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,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。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,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,可有趣了。
吃仙草
大小暑时节,天气酷热,福建、广东和台等地方有在大暑前后有吃仙草消暑解毒的习俗。 仙草又名凉粉草、仙人草,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,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。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,被誉为“仙草”。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,广东一带叫凉粉,是一种消暑的甜品。
节气养生
JIE QI YAN SHENG
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
中医专家认为,这一时节“暑、湿、热”三邪交织,易伤阳气、耗津液,扰乱脏腑功能,养生防病重在健脾祛湿、清热解暑、固护阳气。
起居着衣护体康
大暑节气讲究“夜卧早起,午间小睡”。每天需保证至少7~8个小时的有效睡眠。
入睡时间应以晚些为宜,此时一天的暑热时期已过,晚上较为清凉,容易入睡。起床时间可以适当早些,因为天亮的时间比较早,符合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。此时节要合理安排工作,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烈日暴晒,注意室内降温。
大暑时节出汗多,衣着以棉、麻、丝等天然纤维宽松透气的衣物为上佳选择。出门在外一定要做好防护,遮阳伞、防晒衣等都能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。
饮食防暑宜清心
夏季归心经,心喜凉,宜食酸,大暑饮食宜多酸多甘、清火祛湿。推荐酸梅汤。
可适当多吃一些酸甘性凉的蔬果,如西瓜、西红柿、葡萄、黄瓜、苦瓜等。
为了补水、清火,大暑节气还可多喝一些解暑糖水。如薏苡仁、茯苓、山药、莲藕、百合、绿豆、南瓜等食物,将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可祛暑。
节
气
按穴位点保体健
夏季炎热潮湿,易造成血压不稳;而天气的忽冷忽热,也容易给心脏造成负担。
小布为您推荐几个简单的穴位点按小妙招。
定位:位于手腕侧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伸手仰掌, 用力握拳,腕横纹上两横指,两肌腱之间的凹陷处。
主治:心绞痛、心律不齐、胃炎等病。夏季常按揉此穴,可宁心安神、理气止痛、止呕止吐。
操作:每穴按揉5-10分钟,以酸胀为度。
定位:位于腋窝顶点,腋动脉搏动处。
主治:心经的穴位,可以去心脏的火毒,应常常按揉,以疏通经络,还可调理睡眠和改善心脏不适。
操作:点按5-10分钟,以酸胀为度。
定位:位于腘横纹中点,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。
主治:治疗急性胃肠炎、急性腰扭伤、腰背痛、中暑等证。
操作:点按50次,以酸胀为度。
运动保健助体强
近些年很多人喜欢在三伏天晒背养生。医生提示,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季节,人后背有阳经,适当晒背确实可以提高人体阳气,但穿着衣服晒背就可以,而且每次维持在二十分钟以内,最好选择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。
大暑节气也要适度运动。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,避免在烈日照射下进行,适合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项目,如五禽戏、八段锦、太极拳等,避免过于疲劳、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,同时在运动过后要适当饮用温开水。
大暑
总之,大暑节气的养生重在于一个“清”字:注重饮食“清洁”、机体“清热”的前提下,进行“清补”。
日常生活中切忌过于激动、急躁。大暑之日,可敛息涵养心神,压抑心火,达到“心静自然凉”的境界。
节
气
大暑时节
《销暑》
唐·白居易
何以销烦暑,端居一院中。
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
热散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
此时身自得,难更与人同。
来源:北京发布 据新华社、光明网
发布于:北京市网上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